兵团人员配置的核心在于平衡资源生产、科技研发与军事扩张的关系。初期需要优先建立稳定的资源采集体系,重点发展钢铁和石油生产设施,同时保持人口与资源消耗的动态平衡。资源建筑与民居的比例建议维持在1:1:1:1左右,确保经济基础稳固后再转向军事发展。过度闲置人口会导致负增长,而资源短缺则会严重制约后续的兵团组建和科技升级速度。
军官系统是兵团配置的关键环节,不同属性的军官对兵种加成效能差异显著。后勤型军官适合管理城市生产,而高统帅值的军官则更适合带领作战部队。招募时应优先选择三星以上且属性总和较高的军官,尤其要关注其兵种适应性数据。军官的星级和技能等级会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表现,因此需要通过进修和徽章系统持续强化核心军官。
兵种搭配需要遵循克制关系和战场定位原则。步兵作为基础单位适合充当炮灰或占领建筑,装甲部队对骑兵有显著克制效果,而炮兵则承担远程火力输出角色。攻城战中必须配置专门的攻城单位如自行火炮,其建筑伤害能力远超普通兵种。侦察单位在实战中负责视野控制,其战略价值往往高于直接作战能力。不同品质的兵种存在属性梯度差异,但数量优势有时可以弥补质量差距。
后期发展需注重军团协同和城市改造。将普通城市升级为军团城市可以生产高阶军备,但需要成员持续贡献资源。在百人规模的战场上,单兵作战效率远低于团队配合,应当通过军团系统协调资源运输和战术执行。要塞类建筑需要配置反坦克炮和防空火力形成立体防御,而资源点争夺则更依赖机动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。战场等级提升会解锁更多部队编制位置,这是扩大兵团规模的重要途径。
科技研发方向应当与兵团配置形成联动。优先升级对应主力兵种的属性加成科技,其次是资源采集效率类研究。天赋系统中的品质差异决定了最终加成效能,需要根据当前兵团结构进行针对性激活。侦察科技的等级直接影响战场信息获取能力,这在对抗高级野地或玩家城市时尤为重要。保持科技研发的持续性比突击式升级更具战略价值。
部队在野外行动需要消耗食物和汽油,缺乏补给会导致兵力持续衰减。森林地形能提升炮兵单位的攻击加成,而山脉则会阻碍机械化部队行进。攻城时要为攻城单位预留安全距离,避免被防御塔快速锁定。这些细节处理会显著影响兵团的实际作战效能,需要在配置时提前规划行军路线和战场站位。